五分一的癌症跟病菌有關!小心5種病毒引發癌症
很多人認為癌症的出現,原因都是由於家族病史、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年齡過大等因素,但你有沒有想到罹癌原因,竟然有可能是潛伏於生活周遭?根據研究顯示,原來有五分一的癌症是和無處不在的病毒與細菌有關!立即了解是哪種病毒以及預防的方法!
哪種病毒有機會引發癌症?
肝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細胞中,可以發現有約80%的HBV DNA嵌入肝癌細胞的DNA中。此外,許多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細胞中造成基因重組,導致癌細胞基因活化或造成抑制癌基因(P53)移位失去活性,而造成癌細胞生長失去控制。
這些數據顯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與肝癌有密切的關係,更顯示乙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會比普通人高上98倍!
至於丙型肝炎是經由病毒本身的致癌性或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當受病毒感染後,據估計70%患者發生慢性肝炎,20年後約有20%病人發生肝硬化。目前初步觀察估計,約9.6%至33.5%的丙型肝炎肝硬化者,會在20年內會發生肝癌。
如何預防?
乙肝會透過血液與性交傳播,目前還是以施打乙肝疫苗為最好方法。至於丙肝則是經由體液傳播,因此避免與他人共用衛生用品,像是刮鬍刀、牙刷、毛巾、指甲剪等。
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瘤病毒(HPV)
HPV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HPV病毒有近二百多種,其中有13種高危和5種中危型,是導致女性子宮頸癌的元兇。相關數據顯示,高達75%左右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HPV,即使經過治療,如果人體的免疫系統未能完全清除HPV,就有可能在身體造成持續感染,加上荷爾蒙轉變、年齡漸長等因素,令女士增加子宮頸癌的發病風險。
如何預防?
HPV病毒主要是由性接觸傳染,建議可以接種HPV 9價疫苗,保護範圍更廣,亦要定時進行子宮抹片篩查。
鼻咽癌等— EB疱疹病毒
EB病毒是人類疱疹病毒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病毒之一,9成的人在幼童、青少年、成年人時都曾經感染過,但8成的人會產生抗體,但感染過之後病毒會終身潛伏在B淋巴細胞中,形成帶原體質,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EB病毒就會被活化,造成感染。
B病毒在感染細胞內所合成的蛋白中,有二種為具致癌潛力的蛋白,一個為潛伏性膜蛋白第一型(LMP1),另一個為核蛋白第一型(EBNA1)。目前的研究已經得知,這二個蛋白,都可以影響到細胞的正常功能,因而使細胞不再受到正常的調控,成為癌細胞。
如果加上抽煙、家族病史等因素下,最終可能引發鼻咽癌或其他疾病。淋巴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子宮頸癌也與EB病毒存在著關聯性。
如何預防?
EB病毒主要透過唾液傳播,因此必須要注意口腔衛生,聚餐時應使用公筷。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在1994年判定幽門螺旋桿菌為第一級的致癌物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部後,首先會造成胃炎,若其感染持續存在,則可能導致慢性活動性胃炎,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持續進行,可引起胃表層細胞之破壞,並加速其再生來取代被破壞的表層細胞,若置之不理 ,有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隨年月而演變成胃癌。
如何預防?
幽門螺桿菌可透過唾液傳播,所以在聚餐或與家人共餐時,要防止病從口入。注意餐具的衛生,清洗乾淨、定期消毒。
肝癌—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是一種黴菌毒素,被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列為第1級致癌物,如果經由人體攝食,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均已證實,黃麴毒素會增肝癌的發生率,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一旦接觸黃麴毒素,發生肝癌機率會大幅增加。
如何預防?
黃麴毒素是經由口腔傳播,尤其是出現於明顯發霉的食物。因此建議平時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亦要存放於陰涼乾燥時,避免潮濕。如果發覺食物的色澤、味道改變,就不能食用。
如果你懷疑自己有患癌跡象,應儘快向醫生求診檢查
<預約檢查>
相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