瘜肉與大腸癌的關係是?
做了大腸鏡檢查,醫生說腸內有瘜肉,大家都會大吃一驚,以為自己要得大腸癌。但原來大腸瘜肉,可以細分多種種類,部分大腸瘜肉種類並不會變換成癌症!因此在進行檢查後得知有大腸瘜肉,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先問清楚醫生是哪種瘜肉種類,以便獲得更全面資訊。
普遍而言,有家族史、抽菸喝酒習慣、多肉少菜、年紀較大、肥胖、長期久坐、缺乏運動或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人士,一般較易有大腸瘜肉。
大腸瘜肉種類1:腺瘤瘜肉(Adenomatous Polyps)
腺瘤瘜肉可以說是構成大腸癌的元兇,近7成的大腸癌個案中,都是由一粒細小的腺瘤瘜肉開始,經過5至10年時間慢慢長大而成,一些較大的腺瘤瘜肉也可在短短不足3年間,轉變為大腸癌。腺瘤瘜肉可以出現在整條大腸或直腸當中,如果醫生發現腺瘤瘜肉屬絨毛狀、管狀、混合狀或大小在1公分或以上,多會直接完整切除,以減低發生癌變的風險。
大腸瘜肉種類2:鋸齒型瘜肉(Serrated polyps)
鋸齒型瘜肉相較於腺瘤瘜肉,可在更早階段產生癌化,好發於家族性大腸癌或50 歲以下人士。其形態與不具癌化的增生型瘜肉十分近似,因此在早年欠缺高解像度的內窺鏡年代,醫生難以察覺鋸齒型瘜肉。幸好的是,隨著內窺鏡影像進一步發展,現時醫生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一旦發現患者有鋸齒型瘜肉,都會直接進行切除。
大腸瘜肉種類3:幼年瘜肉(Juvenile Polyps)
常見於2至10歲兒童身上,特別是男童。幼年型瘜肉是一種良性含腺體的肉芽腫,對兒童健康影響不大,多數在10歲內會自行脫落自癒,一般不會引起病變,但偶有出血情況,可與醫生協商選擇切除。
大腸瘜肉種類4:發炎型瘜肉(Inflammatory Polyps)
發炎型瘜肉好發於不足50歲,未到大腸癌篩查計劃年齡的成年人身上。通常是由於發炎的黏膜潰瘍及再生而成,構成癌變的可能性低。大小通常在2厘米以內,呈絲狀,佈滿血管,患者可能偶有出血情況,醫生或會建議切除。
大腸瘜肉種類5:增生型瘜肉(Hyperplastic Polyps)
增生型瘜肉是一種常見的瘜肉,通常出現在乙狀結腸、直腸位置,常發現於50歲或以上成人體內。它樣子呈扁平狀,稍微凸起,與周遭黏膜呈同一顏色或略顯白色,多為良性。由於成癌風險非常低,醫生原則上不會切除,除非其體積大於5毫米、有出血、阻塞情況,或長在罕見位置,醫生才會考慮切除。
如果發現有血便、黑便、腹瀉或便秘等大腸瘜肉症狀,建議盡快求醫及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助區分良性或惡性,及早預防大腸癌。
相關品牌